2009年7月29日星期三

用幽默雕塑智慧

用幽默雕塑智慧悲觀的人雖生猶死,樂觀的人永遠不老。—拜倫—
愉快的人格是成功的靈魂。—馬西斯— 


天下事,豈能盡如人意,心境須恬適,盡其在我,隨遇而安。


羅斯福還未當上美國總統之前,家中遭竊,朋友寫信安慰他。羅斯福回信說:「謝謝你的來信,我現在心中很平靜,因為:第一、竊賊只偷去我的財物,並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竊賊只偷走部分的東西,而非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


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亡國。 美國前總統雷根,在任初期,有一次被槍擊重傷,子彈穿入胸部,情況危急。在生命交關的當頭,雷根面對趕來探視的太太的第一句話竟是:「親愛的,我忘記躲開了。」美國民眾在得知總統在身受重傷時,仍能不忘幽默本色,康復應指日可待,因此也穩定了可能因總統受傷而動盪的政局。


※事情發生的好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從哪個角度去切入。英國首相威爾遜,在一次演講中,剛進行到一半時,台下突然有個搗蛋份子,高聲打斷了他:「狗屎!垃圾!」威爾遜雖然受到干擾,但他情急生智,不慌不忙的說:「這位先生,請稍安勿躁,我馬上就要講到你提出的關於環保的問題了。


全場不禁為他的機智反應鼓掌喝采。


※掌握自己的情緒,才能掌握自己的未來。邱吉爾首相有一次在公開場合演講,由台下遞上來一張紙條,上面只寫著兩個字:「笨蛋。」邱吉爾知道台下有反對他的人等著看他出糗,便神色輕鬆地對大家說:「剛才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寫信人只記得署名,忘了寫內容。」邱吉爾不但沒有被不快的情緒控制,反而用幽默將了對方一軍,實在是高招。


※幽默的機智反應並非只是能言善道,而是一種快樂、成熟的生活態度,掌握了它等於掌握智慧結晶,得到快樂的泉源。法國名人拿破崙,有一天到野外打獵,突然聽見遠處有人呼叫,他循聲走去,看見一人落水,正大聲求救。


拿破崙毫不猶豫的舉起槍來,大聲叫道:「喂!聽好!你要是不爬上來,我就開槍打死你。」那個人聽了,頓時忘記落水的危險,立刻使勁全力向岸邊游去。上岸的第一句話就是:「你救我就算了,為什麼還要開槍打死我?」拿破崙從容不迫的回答說:「假如剛才我不嚇唬你,你就不會奮力游上岸,又怎麼能脫險呢?」


※人際關係的黃金法則─「要別人怎樣對你,自己先怎樣對別人。」艾森豪將軍參加某餐會,會中安排演講節目,總共邀請五位貴賓致詞,艾森豪排在最後一位上台。前面四位,個個千言萬語、贅言連連,輪到艾森豪時,時間已近十點了,台下早已意態闌珊、興致缺缺。


善體人意的艾森豪將軍一上台便說:「任何演講都會有句點,我就做為今晚演講的句點好了。」語畢鞠躬而退。


※甜中加甜不見其甜,樂中加樂才是大樂。—莎士比亞—世界宗教大師達賴喇嘛訪台時,輕鬆自在,幽默風趣,有位記者訪問他:「佛教有過午不食的說法嗎?」


達賴喇嘛說:「是啊!」


記者又問:「那肚子餓了,怎麼辦呢?」


達賴喇嘛說:「就到廚房去偷吃囉!」擁有赤子之心,才是生活中的幽默大師。


※一張口開蓮花香;一雙手勤作善事;一顆心有情有意;一輩子歡喜自在。有一次,蕭伯納在街上行走,被一個冒失鬼騎車撞倒在地上,幸好並無大礙。肇事者急忙扶起他,連聲抱歉,蕭伯納拍拍屁股詼諧的說:「你的運氣真不好,先生,如果你把我撞死了,就可以名揚四海了。」

2009年7月28日星期二

事情的對與錯

事情的對與錯
下雨天,在交通的巔峰時刻搭公車,是一件再痛苦不過的事,但有時別無選擇,也只能擠上公車,去忍受那艱辛而漫長的時光。

在公車司機叫嚷著讓人往後走時,我仍卡在前方;而且望了望車廂後方,也實在找不出往後走會有什麼差別,同樣是黑壓壓的人頭和潮濕混濁的空氣。

心裡不由得佩服起那些天天都必須忍受這種情況的人門,也有些疑惑怎麼這個社會還會充滿暴戾?只要擠過公車的人都應該磨出超人的忍耐力才對!

正當我心裡思考著這些問題時,公車的門又開了,上來一位佝僂的老婆婆和三位女學生,就站在我的身邊,我想盡了辦法仍無法挪出個較大的空間讓那位老婆婆站,眼光一溜便轉到了博愛座上。

那裡坐了個抱著書本的少年,清清秀秀的,可是從他的臉上卻完全看不出他有讓座的意思。

我禁不住蹙了蹙雙眉,怎地這麼不懂禮貌呢?老婆婆年紀那麼大了,而且就站在他的面前,他怎麼不懂得自己正坐在「博愛座」上?

我正在感歎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看來這社會對年輕人的教育仍是失敗的。

然後我聽到站在我身邊的女學生開口了。「怎麼還坐著?不懂得敬老尊賢嗎?還抱著書呢!」

這樣苛薄而真實的話似乎一下子便使得車廂中的空氣凝結起來了!

四周竊竊私語的聲音幾乎要變成一種公憤的喧嘩了!

我緊張地注視著少年的反應。他先是深吸一口氣,然後用顫抖的手拉了鈴,車子一停他便站了起來。

他這一站使所有的喧嘩都沈默了!我看到那三個女學生的臉愕然地定住-少年吃力地扶著司機座後的扶手站了起來,雙腿是殘障而扭曲的。

他艱辛地一手挾著書本,另一手不知是要撥開人群好還是扶著東西好,臉已漲成紫紅!

我的心裡有無比的愧疚,伸出了手扶他,他卻朝我感激地一笑-經過一番掙扎,他終於走到車門口,正要下車,我又聽見方才開口的女學生以無比歉疚的口氣說「對不起」!

少年沒有有回頭,他走下車,在大雨中一步一步艱辛的走著;

他拿著傘,卻無法撐開它,因為他必須依靠它才不至於在大雨及人群中滑倒。

公車駛動很久之後,車內的空氣仍沒有打破,那「博愛座」一直沒人去坐它,連那老婆婆也不例外。

那三個國中女學生一直垂著頭,心裡一定很難過吧?

沒想到她們稚真的正義感卻使得他人痛苦-沒有任何一件事,是絕對的對與不對,我想連稚真都是一樣的。

2009年7月25日星期六

人才就是企業的生命

人才就是企業的生命

企業明天的競爭力取決於企業今天人才的競爭力。——彼得·杜拉克,

管理學大師古時的大將軍孫子極為重視將才,在他的《孫子·謀攻篇》有曰:“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陷則國必弱。

”在《孫子·作戰篇》又曰:“故知兵之將,民之司令,國家安危之主也。”將才對國家的富強及其人民的命運是非常重要的。

一間公司何嘗不是如此,但我們是否像孫子那般重視人才呢?“人才就是企業的生命。

”如此比喻人才對一間公司的重要性應該不會太過。如果我們分析今天所有成功的企業,都會發現一個共同點,就是大家都擁有一班可靠的人才。

人才既然是企業致勝的關鍵,但很遺憾的,很多本地的中小型企業老闆似乎都忽略了造就及培養人才的重要性。

在員工薪金或加薪這方面,已經顯得斤斤計較,至於提供員工培訓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

企業的持續發展是有賴於老闆及員工的不斷進步及提升才能達至成功的。

所以,老闆個人及員工的培訓應該被視為發展公司的唯一途徑。

一間公司裏有不同的工作崗位與性質。因此,若以培養人才為目標,員工的培訓就應該根據工作的需求而量身定做。

基本上,各階層的員工可給於以下不同類型的培訓:老闆與經理老闆與經理是負責整間公司的業務操作,因此,培訓專案應該特別針對提升他們的策劃與管理技能。

他們必須熟悉公司的業務造作系統、行業與國內外經濟的趨勢、業績報告及商業法令等等的知識。

同時也需要懂得如何有效地處理人際關係、時間管理、授權、主持會議等等的技巧。

部門主管很多主管通常是從下層提升上來的,他們可能會因學歷不足或缺乏管理經驗而導致不能勝任。

因此部門主管應當通過適當的培訓,以便灌輸正確的管理知識及瞭解主管的職責。不可缺乏的是,讓他們學習溝通的技巧及改變舊有的工作觀念。

因為身為主管,他必須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監督和領導下屬,及幫助下屬解決難題,而不能再像從前那樣,只顧做而不需管。

專業或技術員工公司的專業或技術人員包括工程師、技術員工、銷售員、秘書、會計師、書記等都需要不時參加相關的專業培訓課程以便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與效率。

基層員工基層員工是直接負責公司的生產任務。

他們的培訓是著重於提升生產效率,也就是讓他們掌握正確的工作技能、範圍與程式。

有了以上的培訓,我們也不要忘記全體員工的團隊培訓。

公司各個單位要合作愉快,大家一定要有團隊精神。主辦員工聚會如常年團隊訓練營、員工家庭日、員工研討會等都是建立團隊精神的最佳方法之一。

要朝著人生的真正目標:學習——賺取——回饋,三個過程邁進,才是完整的人生。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而學習的成熟度直接影響賺取的時機,有了賺取的能力就可以回饋社會,完成使命.

2009年7月24日星期五
















About Kek Lok Si Temple

Kek Lok Si Buddhist Temple, Penang
The Kek Lok Si or ‘The Temple of Bliss’ is the Buddhist temple in Malaysia of the largest size. The construction work of the temple building started in the year 1890 and continuous to this day. This tells us a lot about the scale of the work being done. It is situated in Air Itam, a suburb of George Town, facing a hill. The project for Kek Lok Si was envisioned by Goddess of Mercy Temple’s chief monk (on Pitt Street). Later, with the help of a Chinese ambassador to Malaysia, the vision was brought into existence. Manchu Emperor Kuang Hsi presented a tablet along with a gift of Imperial Edition Buddhist Sutras (about 70,000 volumes!).
The temple has a long and well-documented history; as of recent development, in 2002, a 30.2 m bronze statue of the Kuan Yin was finished and made available for the public. The work really continues! And why not? The temple receives huge donation amounts from the rich Chinese community in Malaysia who worship there and are very much particular about their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The future plans of the temple includes:
creating a shelter for the statue of Kuan Yin (16 dragon pillars are already being carved)
building a roof in a concentric style for it, with inspiration from the Prayer Hall for Good Harvest in the Temple of Heaven in Beijing, whose roof is from the Ming classical architecture.
A Spiritual Experience
Like other temples in Malaysia, visitors at Kek Lok Si use the stairs to reach the temple. As you take the stairs you’ll find multitudes of shops that sell souvenirs and other commodities (most of which are secular in nature). Then comes the ‘Liberation’, which adheres to the tradition that Buddhists follow for releasing a tortoise.
The Kek Lok Si temple contains several large halls for assembly and prayer; Buddha statues and various Bodhisattvas are venerated, along with Chinese gods. Detailed woodwork, often painted in bright colors, and an abundance of lanterns create a greater visual impression.
There is a type of elevated platform or lift (which follows an inclination) to carry pilgrims and visitors up the hill. From up above, you can see a pond that is filled with Koi and the impressively tall statue of Kuan Yin, the Goddess of Mercy (who can also be called Avalokitheshvara, or Bodhisattva of Universal Compassion).
How do visitors get to Kek Lok Si Temple?
The temple is situated in Air Itam, a suburb of Georgetown. You can board a local bus from Komtar, or take a taxi. It is advised that you hire a taxi, because it will take you up the hill (the Kek Lok Si is halfway on a hill). A taxi ride from the Komtar, in Georgetown, will cost you about RM 20.
When should one visit?
It is generally said that the best time to visit Kek Lok Si Temple is during the Chinese New Year, since during this time the temple remains the center for a multitude of festivals and events; for thirty days after the Chinese New Year, the temple continues to stay open until the late hours of the night (when a multitude of lights transforms the whole place into an artifical sea of light!).
Visiting Hours
Kek Lok Si temple visiting hour are from 9 am to 6 pm

The temple has a long and well-documented history; as of recent development, in 2002, a 30.2 m bronze statue of the Kuan Yin was finished and made available for the public. The work really continues! And why not? The temple receives huge donation amounts from the rich Chinese community in Malaysia who worship there and are very much particular about their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The future plans of the temple includes:
creating a shelter for the statue of Kuan Yin (16 dragon pillars are already being carved)
building a roof in a concentric style for it, with inspiration from the Prayer Hall for Good Harvest in the Temple of Heaven in Beijing, whose roof is from the Ming classical architecture.
A Spiritual Experience
Like other temples in Malaysia, visitors at Kek Lok Si use the stairs to reach the temple. As you take the stairs you’ll find multitudes of shops that sell souvenirs and other commodities (most of which are secular in nature). Then comes the ‘Liberation’, which adheres to the tradition that Buddhists follow for releasing a tortoise.
The Kek Lok Si temple contains several large halls for assembly and prayer; Buddha statues and various Bodhisattvas are venerated, along with Chinese gods. Detailed woodwork, often painted in bright colors, and an abundance of lanterns create a greater visual impression.
There is a type of elevated platform or lift (which follows an inclination) to carry pilgrims and visitors up the hill. From up above, you can see a pond that is filled with Koi and the impressively tall statue of Kuan Yin, the Goddess of Mercy (who can also be called Avalokitheshvara, or Bodhisattva of Universal Compassion).
How do visitors get to Kek Lok Si Temple?
The temple is situated in Air Itam, a suburb of Georgetown. You can board a local bus from Komtar, or take a taxi. It is advised that you hire a taxi, because it will take you up the hill (the Kek Lok Si is halfway on a hill). A taxi ride from the Komtar, in Georgetown, will cost you about RM 20.
When should one visit?
It is generally said that the best time to visit Kek Lok Si Temple is during the Chinese New Year, since during this time the temple remains the center for a multitude of festivals and events; for thirty days after the Chinese New Year, the temple continues to stay open until the late hours of the night (when a multitude of lights transforms the whole place into an artifical sea of light!).
Visiting Hours
Kek Lok Si temple visiting hour are from 9 am to 6 pm



關於極樂寺 參觀時間 極樂寺寺參觀小時是從上午9時至下午6時

關於極樂寺
槟城极乐寺(Kek Lok Si Temple)位于槟城州,槟岛的亚依淡(Air Itam),是马来西亚的重要佛教寺庙之一。极乐寺建于1893年,寺庙依山而建,占地12公顷。
极乐寺的建设由当时任椰脚街广福宫的主持妙莲法师所启发。妙莲法师原本来自福建涌泉寺,他曾于1885年到槟城州筹募基金修建福州龟山法堂。2年后,出任椰脚街广福宫的主持。槟城极乐寺最先建立的是大士殿,5年后相继增建天王殿、大雄殿、藏经阁、东西客堂及放生池等。[1]
1930年, 极乐寺内楼高7层的万佛塔正式建成。此的底部,中部和顶部分别采纳了中国泰国缅甸寺庙的设计,综合了3国寺庙的建筑风格。2002年, 一座30.2公尺高的观音铜像建成。
槟城极乐寺放生池附近的山壁上刻有清末民初名士之墨迹。如果详细看这些题咏,可以发觉早期从中国南来的文人和同盟会革命志士所题的字,这些作品包括康有为所题的‘勿忘故国’四字。可惜一些题咏已因雨水侵蚀而没法辨认。极乐寺内的“ 大雄宝殿”匾额是清朝光绪皇帝御赐和题字。另一匾额“海天佛地”是慈禧太后题写。
[编辑] 开山住持
妙莲法师 (1844-1907),福建归化人,年轻时经常出外经商,32岁时出家。光绪年间,八国联军攻破北京,迫使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出走。经过李鸿章的谈判,清朝政府被迫签下不平等条约及承担“ 庚子赔款”。妙莲和尚为了表示僧侣爱国之心,将募化来的数万银元献给清朝政府。光绪三十年(1904年),慈禧太后特召妙莲法师进京,御赐《龙藏经》和法衣,并称“ 钦命方丈”。极乐寺内的“ 大雄宝殿”和“海天佛地”匾额也是当时御赐。

槟城

槟城,亦称槟榔屿、槟州,(马来语:Pulau Pinang,意为槟榔之岛、英语:Penang、爪夷文:بينانج‎)是马来西亚十三个联邦州之一,马来西亚半岛西北侧。位于马六甲海峡的整个槟城被槟城海峡分成两部分:槟岛和威省。威省的东和北部与吉打州为邻,南部与霹雳州为邻;槟岛西部隔马六甲海峡印尼苏门答腊岛相对。光大为槟城著名地标。
地理与行政区划
度:N 5°24',E 100°14'。
槟城:意指岛屿本身,素有“东方花园”美誉,大马旅遊胜地之一。
槟城州范围包括:
1. 槟岛:位于马六甲海峡,行政上划分为两个地方政府,即东北县和西南县,
2. 威省:地名是根据英文旧称Province Wellesley翻译,然而独立后官方已正名为Seberang Perai, 位于马来半岛西海岸面对槟岛的部分,行政上划分为三个地方政府即威北,威中及威南。
首府:乔治市(Georgetown,因英王乔治三世而得名),槟岛东北方,大马第三大城市。是一个以华人爲主的、具古老历史文化的城市。華人人口數約占檳城人口的43%,馬來人佔41.1%、印度人佔10.1%(注:2006年人口資料)。
沿海为狭长的平原,内陆多山地,岸外小岛包括木寇山(Jerejak Island)等。
历史
槟榔屿此地理名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永乐年间成书的《郑和航海图》中。15世纪中,一部中国舟师使用的海道针经顺风相送》就纪录从马来半岛的崑崙岛(Pulo Condore)到槟榔屿的航行指南,可见在15世纪槟榔屿已经和中国通商。
1786年3月英国东印度公司根据莱特(英文:Francis Light)的建议,以槟榔屿为英国海军基地。莱特为第一任总督,他在任期间鼓励华人及其他移民进入槟榔屿,令槟榔屿日益繁荣。
海峡殖民地殖民时期之新加坡、槟城、马六甲叁港口
最高行政长官由华人担任;未设苏丹之州(其他叁州为马六甲沙巴、和砂劳越)之一。
早期为孙中山中国同盟会和革命党在东南亚的根据地。除了创办光华日报, 革命人士也在槟榔屿组织“槟城阅书报社”鼓吹革命。黄花岗起义即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就是孙中山和赵声、黄兴、胡汉民、邓泽如等同盟会重要骨干于1910年11月13日在槟榔屿议决和策划的。据说,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就有4人来自槟榔屿,目前可考的只有罗仲霍
莱特死因 1792年时,当时估计人口已近一万人。绝大多数杂居在码头处极不卫生的地方,很多人因而死亡。更难置信的是连莱特本人也是受害者。他因虐疾而在1794年10月21日逝世,终年54岁。莱特掌理槟榔屿不过8年,就告英年早逝,以致他无法实现其理想,只能交后来者继承。
莱特将槟榔屿命名为“韦尔斯太子岛”,但此名挂不住,甚至连以后的史书也少提及,而是惯称为“槟榔屿”(Penang)。为什么叫做槟榔屿呢?它又不是盛产槟榔的地方。原来这个小岛的形状如同槟榔,因而得名。马来人一早就将此地叫做“丹绒”(Tanjong),后来马来文译为Pulau Pinang。至于乔治市则一直沿用下来,直到今天我们还是把槟城的首府称之为乔治市,即便在1957年独立后,也不易名,因为它已经载入史册。
根据史书记载,莱特初抵槟岛,只有居民58人。其中三人即张理、丘兆进及马福春在丹绒道光过着打渔生活。这三位客家人在1745年来到槟城,死后化身成为大伯公,比莱特早来41年。在这方面,曾任华民政务司的巴素博士这样说:“一位姓邱的客家铁匠,一位姓张的教书先生及一位姓马的烧炭人,他们都被尊奉为华侨的开辟者。”巴素也引述史料指出,槟榔屿可以说是华人第一个被鼓励移民的地方。
交通
陆运槟岛与威省之间以一条长达13.5公里(亚洲第四,世界第九)的大桥连接着,简称槟威大桥,建于1985年槟威大桥直接连接马来半岛西海岸的南北大道(PLUS)高速公路,可达北部马泰边境的黑木山(Bukit Kayu Hitam)或南部马新边境的新山。另外,从威省北海(Butterworth), 可由铁路南下直达吉隆坡或北上泰国合艾曼谷
水运 行人和车辆可使用渡轮来往槟岛乔治市威省北海(Butterworth);快艇服务至吉打州浮罗交怡岛(也称浮罗交怡)和印尼棉兰(参见周围关係地图)。
空运 乔治城东南方16公里的峇六拜国际机场(Penang/Bayan Lepas International Airport),西马来半岛北部主要机场
人口
密度:大马之首
多元民族
1. 19世纪初期:由於槟城早期为自由港的身份,且英殖民政府鼓励移民政策,在短短数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民族,华人印度人、马来人欧洲人为主要人口,个别族群自成区块在乔治城各个区段。
2. 种族比例:2000年,槟州总人口55万2909人,其中华裔30万9965人(56.06%);马来裔18万9699人(34.31%);印度裔5万0313人(10%),其他民族2932人(0.53%)。槟州是马来半岛上马来裔不占大多数的唯一州属。
根据2006年的族群人口分佈,槟州华人人口为63万5500 (42.5%)、马来人 61万2300 (41.0%)、印度人14万8000 (9.9%)、其他民族9万6800 (6.4%)
·
华裔:可从另外角度分成两类:(1)移民华人;(2)土生华人。後者又可以分成两类:
华人後裔
早期移民华人同当地人通婚者的後代,即所谓峇峇(baba、Peranakan)和娘惹(nyonya)。(参见马来西亚文化)虽受西洋文化的影响,日常生活中仍保留部分华人传统,注重华人传统礼节、风俗和信仰。
语言
典型多语社会,大致可分为四种:
1. 马来语,乃大马国语,分爲正宗马来语巴刹马来语;後者流通於集贸市场(即所谓巴刹)的族际通用语,混有汉语方言英语淡米尔语成分。
2. 英语大马的通用语,包括正宗英国英语和非正式“槟城英语”。
3. 华语,华族通用语,明显带有当地口音的普通话域外变体
4. 淡米尔语,大多数星马印度人的母语。
5. 汉语方言,多爲福建话,已形成槟城特色,也有粤语潮州话客家话等。依场合而会运用不同语言进行交谈,有所谓“语码转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华人使用“槟城福建话”(Penang Hokkien),称得上是一种属於本土的语言。它不同於中国福建话的任何一种次方言,因爲不仅是多种福建话的融合,同时从马来语英语汉语其他方言中吸收不少成分。 但不大适於表达科学术语,一个讲槟城福建话的人在需要表达一些科学概念时,会自然转换其他语言,通常是华语英语
6. 除了学校教学,槟城的地名,店名或人名使用中国大陆汉语拼音并不多。人名拼写方法为拉丁字母按照方言进行拼写。华人称之爲英文名称,这是为英国人将中国方言拉丁化的原因。从名字的拼法可以辨认出福建人还是广东人或客家人。例如: Lim Chong Eu 实际上是“林苍佑”的槟城福建话发音。80年代马来西亚政府根据联合国采取汉语拼音为学校标准,新一代华人渐渐开始使用汉语拼音为下一代命名。可是,中文不被承认为官方语言,所以华人的“姓”已由拉丁化定下来。除非是皈依回教,法律上要更改姓的拼音是很困难的,加上旧一代视改“姓”为耻辱,所以方言拉丁化的拼音特别是姓还是保留下来,成为华人的特色。
·
英国人以中国方言拉丁化的拼音来登记华人姓名的确造成一些问题,因为同一个姓会有不同拼法。例如同样姓“蔡”,有Chuah、Chua、Choy、Choi和Chai几种拼法;“陈”则有Tan、Chan等不同拼法。更极端的情况是,因爲註册地不同,同家同姓在护照或身份證上可能会有不同的拼法。如姓黄的华人,竟有Wong(广东人), Ng(福建/潮州/福州人), Ooi(福建人), Hwang(中国北方人), 等等拼音。
媒体
平面报纸媒体
1. 西马主要的华文报纸在槟城街头到处可以看到。
2. 主要有全国发行的《星洲日报》(Sin Chew JitPoh,1929年创办)、《南洋商报》(Nanyang Siang Pau,1923年创办)、《中国报》(China Press,1946年创办)、《东方日报》(2003年创刊)、《光明日报》(Guang Ming Daily,1987年创办)和主要在槟城一带发行的《光华日报》(Kwong Wah Yit Poh,迄今世界历史最悠久的一份华文报纸,1910年孙中山创办)。
·
其中後两种报纸是在槟城出版的,即《光华日报》及《光明日报》。
报纸以简体字爲主,偶尔也有繁简字混用的情况,原使用繁体,後来因为教育政策规定以及和国际接轨渐渐改用简体汉语拼音,之所以繁简混用是爲了提醒年轻一代繁体字。
报纸上的文章均爲白话,买华文报纸看是华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街道招牌与广告用语
1. 槟城是一个多语社会,街上到处是多种文字的招牌和广告。
2. 使用汉字华人商店的标誌。政府规定汉字招牌在尺寸上不得大於马来文,但汉字招牌广告仍然显眼,除了标準汉字外,可见方言或普通话极少用到的字(如“叻、吡、峇、杪”)等等。
槟城的街巷名。
1. 法定的槟城街巷名、路标均为马来语,例如Jalan Pinang(直译槟榔路,华人称槟榔‘律’,‘律’字乃取自英文的‘Road’)。但是许多街巷都另有华语福建话名称。如“车水路、打石街、打铁街、汕头路”等。华文地名记录华人在槟城生活的历史,是重要的研究资料。
电视台电台
1. 槟城没有自己的电台电视台,所以有声媒体的影响和大马其他地区应该是一样的。
2. 当地的华人更喜欢看华语节目(闽粤客方言节目的影响也很大)。各语种的电影电视剧都附有包括华语在内的多语字幕。
旅遊资源

升旗山 (马来语是Bukit Bendera,Bukit是山,Bendera为旗,槟城华人称之为升旗山); 而英语是Penang Hill,槟榔山之意):
位在岛屿中部,槟城的主要山麓有西山(Western Hill),虎山(Tiger Hill),草莓山(Strawberry Hill),是当地居民避暑圣地,主峰高830米为槟城至高点。由於昔日英国高官多居住於此,山下士兵利用旗语传递重要讯息,此乃升旗山名称之由来。
登山遊客可以选择乘搭缆车,或沿著缆车轨道旁的小径及梯级徒步而上,一面运动、一面欣赏隐藏在升旗山热带雨林内的奇花异草,沿途并可俯览乔治市的壮丽景色;山上空气清新,景色一览无遗,山上另可参观槟城飞禽公园(Penang Bird Park)。缆车於1923年通车,山上小旅馆Bellevue,乃由一别墅改建而成,时间久远可追溯自英东印度公司时期。
槟城植物园(Penang Botanical Garden):1884年英国殖民筹建,主要以种植热带经济作物、蒐集热带植物物种为目的。园地占地30公顷,瀑布奔流期间,边界以原始热带雨林围绕,型塑一个兼具英式庭园与槟城本地风景的植物园。园中的野生子为其另一特色。
极乐寺,依山而建,分为叁层,被誉为东南亚最雄伟的佛教寺庙之一。为一座柔合了中国式、泰式和缅甸式建築风格的寺庙。
卧佛寺 (Wat Chaiya Mangkalaram),建於19世纪的卧佛寺,位於车水路。该佛寺融合了中国、泰国和缅甸的建築风格,华丽且精雕细琢。寺内供奉著一尊长达33公尺,排名世界第叁大的卧佛像,仅次於缅甸和泰国的大佛。
槟城蛇庙,建於1873年,原是一间清水师祖庙,名为「清云巖」。蛇庙的称呼,是在庙建好後,来了数条青蛇在里头居住。而每当清水祖师宝诞时,更有无数的青蛇从後山湧入庙,成为一大奇景,因此「蛇庙」就享誉各地。蛇庙距离槟城国际机场3.2公里。
邱公司龙山堂(Khoo Kongsi)是邱氏宗祠,建于十九世纪末,位于打石街(LebuhAceh)附近,建築物至今仍然保持良好。建築物为古老中国式,仿清朝宫殿而立,祠堂分正中的「正顺宫」和两侧的「福德宫」及「浴谷宫」。邱氏宗祠又称「龙山堂」,共分叁部分:中为大厅,供奉大佛爷,右为邱氏历代灵牌,左为複印堂,供奉大伯公。它的底层为专供族人租用与婚宴庆典之用,宗祠对面有一个舞台,供酬神演大戏之用。
康华利堡 (Fort Cornwallis) 康华利堡位於槟岛东北部,是1786年法兰西•莱特(Francis Light)登陆上岸的地方。这座城堡原本是木造的,後来利用当地的狱犯搬运石头改建,以守卫海口。城堡上目前还留有数尊大炮。
槟城飞禽公园(Penang Bird Park)
海岸景观
新关仔角(Gurney Drive)
乔治市古迹区
历史与文化资产
马来语中槟城称为槟榔屿(Pulau Pinang),这是因为早期岛上遍植槟榔树而得此名。1786年8月11日,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代表,法兰西斯·莱特船长(Captain Francis Light), 从吉打苏丹取得槟岛,并命名其为“威尔斯王子岛”(Prince of Wales Island),把登陆地称为乔治市,尔後成为槟城的首府。槟城因此成为英国最早在远东殖民贸易自由港。在莱特开闢槟城之前,槟榔屿已经是东西方贸易途经马六甲海峡,所共知可以取得良好品质饮用水的地方。水源地相当於现在的Dato Kramat及Batu Uban之间的地区,当时已有聚落存在。
喬治市2008年7月7日馬六甲正式登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之世界文化遺產(World Heritage Site)清單中。



1. 由于缺乏官方对华人历史的保存与维护,加上主流历史的排斥,很多年轻一代的槟城华人都不知道百年来槟城对中国的影响。除了黄花冈起义之外,槟城也出了一位中国传统文化大师辜鸿铭。满清末年,许多中国离异份子(包括康有为)都曾留居槟城并留下不少遗迹。然而,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后人对历史的不解,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都遭受人为和大自然的摧毁。例如: 槟城极乐寺放生池附近的山壁就刻有许多文人和同盟会革命志士的题咏。可惜一些题咏已因雨水侵蚀而没法辨认。极乐寺内的“大雄宝殿”和“海天佛地”是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的御笔。另有康有为所题的‘勿忘故国’四字。相信很多槟城人都不知道槟城极乐寺的开山住持妙莲法师将募化来的数万银元献给清朝承担“庚子赔款”。除了“大雄宝殿”和“海天佛地”之外,慈禧太后还御赐《龙藏经》[1]
2. 华人依姓氏群聚之现象
o 槟城五大姓氏公司(Chinese Kongsi)与会馆:一种「社团组织」而非贸易行为,源於华人移民的南来,通过血缘、姓缘、地缘关係,团结客居同胞以接应新移民,位於牛甘冬街、打铁街一带聚居;紧密格局,以祠堂爲中心,属於公司建築叁面或四面围绕、相互比邻带有「防禦性质」是移民社会初期常见现象。例如:龙山堂邱公司(Khoo Kongsi)、福候谢公司、叶公司、杨公司、林公司、陈公司。
o 姓氏桥(Clan Jetty):姓林桥、姓周桥、姓陈桥、姓杨桥、姓李桥
3. 都市规划:乔治市是以Light Street,Beach Street,Pitt Street(椰角街)及Chulier Street(牛干冬)为粗略的边界,之间为格子状形状来作分隔,首开都市规划的先河。
4. 文化资产保存与维护组织
o 民间:槟城古蹟信託会(Penang Heritage Trust,简称PHT)
o 官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5. 官方与民间路名系统
6. 华语教育:
o (1819),大马华语教育的滥觞始於槟城:建立第一家私垫‘五福书院’
o (1904), 槟城第一所华文中学(孔圣庙中华学校)创办。
o (1954.6.4),槟榔屿叁轮车工友联合会举行了‘爲南洋大学义踏’活动,500辆叁轮车义踏一天,筹获款项逾万,轰动星马两地,体现华人社会【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精神。
o 韩江中学华文独立中学坚决反对改制;近日筹办韩江学院[2]华人文化馆,有计划地搜罗华语大马发展之文献纪录。
地方小吃
蔴芝
laksa(一种酸辣汤)
炒粿条
福建面(又叫槟城虾面
沙爹(一种鸡肉串烧
卤肉(lor bak)
咖哩面(Kari Mee)
椰浆饭(Nasi Lemak)
云吞面
教育
槟城钟灵中学
北海钟灵中学
大山脚日新中学
韩江中学[3]
中华中学
恒毅中学[4]
槟城槟华女子中学[5]
菩提中学[6]
协和中学
圣心中学
修道院中学
高等教育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Malaysia (USM)
槟城拉曼学院 Tunku Abdul Rahman College (TARC)
英迪国际学院
韩江学院 (Han Chiang College)
百乐学院
迪斯史坦福学院
槟城医药学院
经济活动
槟城经济
槟岛曾拥有自由港的地位,但1969年後就被撤消。自此,州的经济转向电子制造业及旅遊业发展。
槟城的经济是以贸易、工业、旅游业及农业相混合的经济体。高科技工业在此发展得更加完善,因为许多国际电子公司纷纷来此设厂,以生产电脑周边的配备、电路版或晶片等。一切和旅游业有关的服装业,槟城也发展的很好。槟城已经是最主要的旅游景点,它并且还是亚洲最主要的开会、大型会议及展览中心。在农业方面,这里有部份土地供种植油棕、稻米、橡胶及水果。槟城港口是属于深水港口,它将马来西亚连接到全世界 200 个港口去。
购物广场
光大购物中心 Komtar Shopping Centre
新光大广场 Prangin Mall
槟岛时代广场 Penang Times Square
合您广场 Gurney Plaza
王后湾广场 Queensbay Mall
槟岛广场 Island Plaza
武吉占姆广场 Bukit Jambul Mall
友好城市
中国厦门
印尼棉兰
外部链接
马来西亚槟城华人社会的语言生活
马来西亚槟城旅游景点
Penang - Articles about Penang
絕對屬於檳城的部落格
檳城福建 - Penang Hokkien